李曉龍和他種植的50畝西瓜地。 李麗娟 攝
李曉龍種植的西瓜即將上市。 胡楊 攝
中新網內蒙古新聞8月13日電 (劉文華 李麗娟)20年前,奈曼旗東明鎮(zhèn)干蘇村是個極其窮困的村子,沙區(qū)、偏僻、生產條件落后是致貧的“標簽”!耙郧拔覀兇逄貏e窮,外村的姑娘都不嫁我們村。”干蘇村黨支部書記曹鳳付回憶起當年的事無比的心酸。
誰也不曾想,種植沙地西瓜,給干蘇村帶來了年產值1000多萬元的經濟收入,讓村民過上了幸福生活。
村民李曉龍就是種植沙地西瓜的最早受益者,在那個年代,成為了干蘇村第一批“萬元戶”,并搖身一變成為了種瓜的“老板”。
今年42歲的李曉龍已有近20年的種瓜史,早在2005年沙地西瓜引進之初,他就跟著種起了西瓜。
“當年種5畝地西瓜,凈收入1.6萬元,當年一下就成了‘萬元戶’!崩顣札埢貞浧甬斈,仍然難掩興奮,“當時就買了一輛摩托車和三輪車!彼笮ζ饋怼
李曉龍介紹,第一次種西瓜那年,他還種了10畝地玉米,才純剩3000塊錢,根本不夠花,是種西瓜讓他過上了富足的生活。
自那以后,李曉龍再也不出去打工了,在家專心種瓜,直至今日。
2008年,李曉龍進一步擴大種植規(guī)模至20畝,并雇傭了3名工人。盡管市場波動,他仍收獲了5萬元,實現了從“農民工”到“農民老板”的華麗轉身。
西瓜的種植規(guī)模在一年年擴大,李曉龍的收入也猶如“芝麻開花節(jié)節(jié)高”。
2010年,李曉龍花了13萬元,把當年花7000元買的土房換成了寬敞明亮的4間大磚房。此后,李曉龍相繼添置了轎車、農用拖拉機、大型機車等大小車輛7臺,總投入超過百萬元。如今,李曉龍除了種植西瓜,還通過農機務工,每年帶來10余萬元的收益。
在野外的一處沙坑里,一片西瓜長勢正旺。地頭,是一座簡易工棚,里面有三位女工正在做午飯。
“專業(yè)的事還需要交給專業(yè)的人來干,我每年都會從海南那邊聘請專業(yè)的技術人員做田間管理,確保西瓜品質上乘!崩顣札堉钢づ锢锏娜苏f。
今年,李曉龍種了50畝地沙地無籽西瓜,預計畝產至少1.3萬斤。
“今年咱們這邊的瓜價目前的價格每斤達到了2元,我這50畝瓜收入預計能達到100萬元!崩顣札堥_心地眼睛笑成了一條縫,“除了去年賠本,近幾年收入都在30萬元左右!
“今年冬天還要去海南學習,技術必須得跟上”。李曉龍說,干種植業(yè)就得學好技術,技術是收入的保障。
據了解,在干蘇村,90%以上的戶都種過西瓜,堅持常年種的有30多戶。
曹鳳付介紹,經過近年來國家項目的扶持和投入,干蘇村的農業(yè)生產條件也有了極大改善,也發(fā)展了一些特色種植,今年除了1200畝無籽西瓜,還種植了400畝紅干椒和300畝藥材。今年全村總產值有望突破5000萬元,其中,西瓜產值可達2000萬元。
在奈曼旗,像干蘇村這樣的村子還有很多,紅干椒、甘薯、設施農業(yè)等特色產業(yè)村不斷涌現,助力奈曼旗鄉(xiāng)村振興駛入快車道。 (完)